食物过敏会引发荨麻疹吗?病因有哪些?
我们知道,某些体质特殊的人,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对外界的某种特定物质也就是过敏原比较敏感,两者一旦相遇,便会生成过敏反应,进而发生荨麻疹。食物中鸡蛋和牛奶是最常见的过敏原,食物过敏的患者则常有异位皮炎史和家族史。
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常在进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病,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数天。其发病机制为:食物抗原性强;消化道的通透性增强;患者肝对异种蛋白处理及解毒功能降低,但常见的还是Ⅰ型变态反应。
容易引起荨麻疹的食物主要有动物性蛋白如:牛肉、羊肉、鸡肉、海鱼、海蜇、龙虾、贝壳类、淡水鱼、河虾、螃蟹、田螺等;植物性食物如桃、黄瓜、哈密瓜、草莓、苹果、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芋头、咸菜、竹笋、小麦、香菜、花生、蒜苗、菠菜、茄子、西红柿等;另外还有鸡蛋、牛奶、巧克力、干酪等。
值得注意的是,酵母也是荨麻疹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发酵而成的酒类,如啤酒、葡萄酒及黄酒;含酵母的食品如面包、馒头、糕点、酱油、醋等,都应该避免食用。
变态反应型
变态反应型可分为2种类型,第1型是抗原与抗体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它们的颗粒脱落而产生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症状。
第2型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过敏毒素,吸引嗜中性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与组织胺类物质而发病,例如痢特灵或注入异种血清蛋白引起荨麻疹等反应。
非变态反应型
非变态反应型由某些生物的化学及物理的因素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其释放颗粒而发病,皮肤胆碱能神经末端兴奋性增强,大量释放的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强而发病,也可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织胺等介质而发病。5-羟色胺、前列腺素E等可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
荨麻疹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平时应做好皮肤的清洁管理,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接触过敏源等。避免在家中饲养宠物,外出时也尽量避免与宠物接触。注意屋内卫生,擦拭物品时应选用浸湿过的毛巾,以免尘螨吸入体内,引发过敏反应。
- 上一篇:目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有哪些
- 下一篇:荨麻疹应该如何护理?治疗方法有哪些?